常見問題 FAQ
很多人看到 USB Type-C 就以為「什麼都能用、速度一定快」,但事實上:
USB Type-C
只是接頭形狀,功能要看裝置與協議支援。
所以我們要分成「能支援什麼裝置」與「有哪些限制」來看。
1. 手機 / 平板
o 充電(支援快充,例如 USB PD、QC)
o 資料傳輸(照片、影片、檔案)
o OTG(接 USB 隨身碟、鍵盤、滑鼠)
o 部分支援影音輸出(Samsung DeX、Huawei Easy Projection)
2. 筆記型電腦 / 桌機
o 充電(多數新款筆電可用 USB-C PD 充電,最高可達 240W)
o 高速資料傳輸(外接 SSD、硬碟、Hub)
o 影音輸出(支援 DisplayPort Alt Mode,可接螢幕)
o Thunderbolt(部分支援,額外功能:外接顯卡、串接多螢幕)
3. 外接裝置
o 外接 SSD / 隨身碟(高速傳輸)
o 外接顯示器(透過 USB-C to HDMI / DP 線)
o 擴充基座 (Docking Station / Hub)
o 外接聲卡、耳機、喇叭(USB-C Audio)
4. 其他設備
o 攝影機、相機(充電/傳輸)
o 遊戲主機(Switch、Steam Deck)
o 智慧家電(智慧喇叭、VR 裝置)
1. 不是所有 USB-C 都支援高速傳輸
o 有些 USB-C 只有 USB 2.0 (480 Mbps),只能當「充電孔」。
o 要高速傳輸(5Gbps / 10Gbps / 20Gbps / 40Gbps),必須支援 USB 3.x、USB4 或 Thunderbolt。
2. 不是所有 USB-C 都支援充電 / 快充
o 有些僅支援資料傳輸,不一定能供電。
o 快充需支援 USB PD 協議,否則只能慢速 5V 充電。
3. 不是所有 USB-C 都能輸出影像
o 影像輸出需要 DisplayPort Alt Mode 或 Thunderbolt,
o 如果設備只支援「USB 資料 + 充電」,插上轉 HDMI 的線也沒畫面。
4. 線材差異很大
o 外觀都長一樣,但功能不同:
§ 只能充電
§ 充電 + USB 2.0 傳輸
§ USB 3.1 高速傳輸
§ Thunderbolt 3/4 超高速傳輸 + 影像 + 供電
o 必須看線材標示(有些會印「SS 10」= 10Gbps,閃電⚡=Thunderbolt)
5. 相容性問題
o USB-C 雖然「形狀統一」,但功能分散。
o 插得進去 ≠ 功能一定可用。
o 例如:某些 Android 手機的 USB-C 不能輸出影像,接螢幕也沒反應。
🔹
USB Type-C 支援的裝置很多:手機、筆電、螢幕、外接 SSD、音訊設備、遊戲主機等。
🔹
限制在於協議支援:要確認是否支援
USB 3.x / USB4 / PD
快充 / DP Alt Mode / Thunderbolt。
🔹
線材也有差異:外觀一樣但速度、供電、影音功能可能完全不同。